曾入围国内多个电影节展并斩获奖项的电影《百川东到海》于11月18日登陆全国艺联专线。这部以西部沙漠为背景的成长寓言中,满溢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不乏现实的人文关怀,在一场少年的出走中,借由孩童未加矫饰的纯净眼光,将“故乡与远方”的沉重命题轻盈落笔。
![]()
《百川东到海》海报
上映当日,导演吴双、编剧刘婧来到上海与观众分享电影创作的台前幕后心得。观影过程中,小海与元元在县城中充满童真的冒险,引得观众阵阵轻松愉快的笑声;而随着故事展开,关于家庭、成长与乡土认同的细腻情感逐渐铺陈,现场渐渐被静谧的感动笼罩。“我们想记录的,不只是一个孩子的故事,更是一种即将消逝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内心最本真的挣扎与向往。”主创说。
![]()
《百川东到海》上海路演现场
沙漠和大海,不只是一个西北孩子的成长困惑
《百川东到海》由吴双执导,朱琳监制,姚春光、曹宏伟制片,刘婧、吴双编剧,吴潘芮、王浩宇主演。
11月18日上海路演现场,导演吴双回忆起影片的诞生契机。几年前,她与编剧刘婧偶然踏入甘肃武威市民勤县,这片被巴丹吉林与腾格里两大沙漠包裹的土地,让她们深受震撼:“分散的村落里,许多房屋被风沙侵蚀得坍塌,只留下残垣断壁,当地人要么选择离开,要么坚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那些“消失的生活痕迹”让吴双陷入沉思:“离开的人没有回来的可能,这个选择本身就消失了。”而在当今“向大城市去”的浪潮中,“拥有归处反而成了一件幸事”,身处当下的年轻创作者将面对自身人生处境的茫然也投射于这个故事之中,两人决定将这份感悟拍成电影。
![]()
《百川东到海》剧照
故事从一个孩童的视角展开,带着点沉重的思考也因为那份带着莽撞的纯真而变得轻盈起来。
片中少年小海的暑假,始于一本未完成的作文本,也始于对远走城市的母亲的思念——他揣着模糊的期待踏上寻母路,途中遇见一心想考取城里中学的伙伴元元(王浩宇 饰),两人在县城里经历了充满童真的冒险。成长在沙漠里的孩子,在水上乐园里误把泳池当“大海”;作文里“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口诀,成了他理解生活的密码;笔下反复涂改的句子,藏着他对“妈妈为什么离开”的困惑……看似轻松的旅程,担负着关于成长的重量。
![]()
《百川东到海》剧照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诗的千古叩问,成为影片的核心哲思。小海的母亲选择远赴他乡追寻 “大海”,父亲则坚守沙漠默默耕作。小伙伴元元搬到离县城更近的镇子,父母在水上乐园打工,他们走出荒漠的第一步代价,是亲情的疏离。考进城市的大学生梁鹏是村子里的骄傲,某一刻他在小海眼里无所不能,那或许是小海对自己未来最完满的想象,世俗期待之下,却也压抑着种种难以言说的隐痛。
孩子是希望海洋把他带去远方,而老一代希望把土地变成绿洲。“如果我们成了大家最羡慕的那个学霸,我们也走出去了,生活是不是就会一帆风顺下去?”
![]()
小海和元元
影片在北京的首映礼上,电影学者戴锦华在观影后指出该片探讨了“故土与远方”的人生选择命题,但电影不预设答案,而是呈现生活的多元可能性,引导观众反思自身经历。
如果按照“现实主义”的路径去看,甘肃荒漠中的贫困生活有更多举步维艰的叙事角度,但创作者没有将“城乡差异”“代际矛盾”直白地摆上台面,而是借小海的作文本串联起现实与想象:同样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海洋,脚踩在沙粒上,让人分不清是沙滩还是荒漠的想象空间,风声与海浪声交叠的呼啸,一切诗意的视听叙事,带领观众跟随少年完成从“向外寻找”到“向内接纳”的成长。
“他今天接收了这个世界完全不同的信息,在他内心形成碰撞,他也开始接受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我觉得这就是他成长的开始。”导演吴双这样解读小海的旅程。
![]()
《百川东到海》剧照
这虽然是一个来自遥远西北孩子的暑假,但创作者也深深知道,当下拍电影“最重要的是能和观众产生共鸣”,所以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关于更多当下的普通人。导演吴双曾在海外留学,再加上从事影视行业,常年在外奔波,“到底是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还是回到家乡过安稳的生活,这件事一直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选择。”创作《百川东到海》的契机,也恰是她对自己内心世界的重构。
“写这一个剧本的时候,我自己是非常愉快的。尽管我们之间有很多次调整,但始终很愉快的原因是因为我认识这些剧本里的每一个角色,有时候我卡住的时候,我会知道,站在这个小孩子的角度上去想一想。”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编剧刘婧说,“工作太久,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生活中有很多疑问,我暂时回答不了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这个小男孩儿。他没有表现出一种我要战斗的状态,但他会告诉自己,要勇敢一下。”
![]()
《百川东到海》剧照
城市女性走进沙漠,探寻心灵绿洲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质感,主创团队付出了极致的努力。剧本创作前后经历两年,来城市的女孩住到沙漠村庄里四个多月,做田野调查,让自己成为乡村的一部分。吴双与刘婧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录下种种真实生活细节,这些细节最终都成为戳中观众的桥段。
![]()
导演吴双
“村庄非常零零散散的,彼此之间隔得非常远,一些靠近沙漠的村庄,村民们都搬走了。剩下的建筑也不是非常完整,很多墙都倒塌了,但里边其实仍有一些人生活的痕迹——锅碗瓢盆,还有一些孩子的衣服、书包,其实还都扔在那个地方。”在刘婧看来,吴双在甘肃采风的日子里,“既带着那种陌生感客观,也会用自己特别细腻的触角去解构这些感受。”
影片没有一个真实原型,但集合了无数当地见闻中的孩子。“所谓的原型就是我们在那一个地方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当地的居民和孩子,并不是一个什么具体的人物,而是很多人的缩影。”
![]()
《百川东到海》剧照
为了选择合适的小演员,创作者走访了当地县城所有小学和初中,从近千名小学和初一的学生中海选出了外型和经历比较相符的孩子,通过试戏的方式最终选出了两位小演员。除了日常排练,剧组也不忘给孩子们找补课老师。而小演员们对补习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让主创们都感到这份“背井离乡求学”的感觉,让演员和人物浑然一体。
让导演吴双意外的还有沙漠中的“时间印记”。采风时,他们在沙丘下发现了成片的贝壳,老乡告知这里曾是几千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泊。这个发现被巧妙融入影片——主人公小海在沙漠中踏过的水洼、作文里幻想的海浪,都是现实与历史的呼应。
电影中,最终小海并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走向得出结论,父母的选择孰是孰非在孩子心中也依然没有答案,而开放式的结局也留给观众更多思考空间。“怎么去决定这件事情可能为时过早。他可能今天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吴双说。
![]()
《百川东到海》剧照
《百川东到海》曾先后入围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制作中项目”单元,荣获“生动数码特别关注项目”;第10届重庆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奖,还曾入围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第20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儿童电影提名。影片已于11月18日全国艺联上映。